「玄鸟集团与乍甸牛奶」

 

 


在玄鸟集团探索“地域特色+健康滋补”的产业创新路上,一次意外的云南之行,让71年历史的本地乳企与新时代消费需求产生了奇妙共振。20249月,集团团队赴云南红河州建水县考察时,不仅被千年燕子洞的自然馈赠震撼,更在与当地老字号“乍甸牛奶”的相遇中,找到了产业升级的新方向。  

缘起:藏在滇南的乳业活化石

考察途中,团队在建水古城街边发现一个特别的场景——清晨六点,身着白族服饰的老人们提着铝制奶壶,在“乍甸鲜奶站”前排起长队。这支延续了半个多世纪的打奶队伍,让玄鸟团队注意到这家始于1953年的乳企。  

 

查阅资料时,一组数字令人肃然起敬:  

71年零事故:自1953年个旧市乍甸农场成立乳品厂,从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问题;  

三代人坚守:现任厂长李国伟的祖父是首任技术员,父亲亲历1998年巴氏杀菌生产线引进;  

-20公里鲜半径:奶源全部来自泸西县自有牧场,鲜奶从挤奶到加工完成不超过3小时。

 

 

 

正是这份坚守,让乍甸牛奶成为云南人的集体记忆——从1950年代供给矿区工人的玻璃瓶装奶,到1980年代学生课间的袋装酸奶,再到如今便利店里的鲜奶冰淇淋。但受限于地域认知与营销滞后,这个拥有5项发明专利的乳企,始终未能走出云南。  

 

破局:从牧场到实验室的信任构建  

在红河州工信局牵线下,玄鸟团队受邀参观乍甸乳业现代化工厂。三个细节打动了考察组:  

1. 牛群档案可视化:每头荷斯坦奶牛佩戴智能耳标,体温、运动量等数据实时上传,病牛提前48小时隔离;  

2. 72℃黄金杀菌:采用低温巴氏杀菌技术,最大限度保留免疫球蛋白活性;  

3. 零添加承诺:配料表只有生牛乳的袋装鲜奶,连续23年通过欧盟SGS检测。  

更令人惊喜的是产品盲测结果:在集团组织的30人消费者品鉴中,乍甸鲜奶的浓稠度、回甘度评分超过多个全国性品牌。但问及省外市场拓展,厂长李国伟坦言:“我们就像会做菜的阿妈,总缺个会吆喝的娃。”  

 

共创:燕窝与鲜奶的跨界实验  

考察次日,玄鸟团队提出大胆构想:将东南亚金丝燕窝与乍甸鲜奶结合,打造“滋养+便捷”的创新产品。双方当即成立联合实验室,开启为期一个月的研发冲刺:  

 

第一站:泸西牧场溯源  

在海拔2100米的云上牧场,团队见证“牛性化”养殖:  

每头奶牛日均伙食费45元,配有燕麦草、啤酒糟等定制餐单;  

转盘式挤奶机上,奶牛听着肖邦钢琴曲完成每日“工作”;  

牛舍温控系统使夏季室温恒定在18℃,产奶量提升12%。  

 

第二站:工艺突破  

针对燕窝与乳品融合的技术难点,双方工程师碰撞出创新方案:  

采用“三段式低温融合”工艺,在45℃环境下将燕窝酶解液与鲜奶混合,避免蛋白质变性;  

开发“燕窝晶球”黑科技,将燕窝酸包裹在海藻酸钠膜内,保证酸奶中的活性成分;  

创新“7天短保”模式,通过全程冷链锁定新鲜度。  

 

启示:商业的温度与在地的力量*  

这场合作没有宏大的资本叙事,只有对品质的极致追求。当玄鸟研发总监在牧场摸着奶牛温暖的后背时说:“我们不是在卖商品,是在传递三代牧牛人的体温。”或许正是这份对“人”的关注,让燕窝牛奶成为爆款——数据显示,复购用户中48%是因产品故事产生情感认同。  

如今,昆明至上海的高铁上,常能看到年轻人捧着燕窝凝酪拍照打卡。这个曾困于地域的老字号,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,讲述着中国本土品牌的另一种可能。而对玄鸟集团而言,与乍甸牛奶的携手,不仅是商业版图的扩展,更验证了一个质朴真理:真正的市场突破,往往始于对在地价值的深度理解与敬畏。

首页    发展历程    「玄鸟集团与乍甸牛奶」